新闻动态
江南园林假山的造型与自然山水景观
发布时间: 2013.04.10 | 浏览次数: | 来源: 江南园林假山

    The shapings of miniature rock landscapes of the Southern Lower  Yangtze River and natural waterscapes.

 

    覆盖地球表面的岩石中,沉积岩所占比例最大,而其中石灰岩又占有重要的比 重。石灰岩由于在高温影响下经雨水浸蚀,产生二氧化碳,与岩石化合为可溶性的 碳酸钙,这样将石灰岩溶蚀变形,这种变形十分复杂,而构成千变万态的石灰溶岩 地貌。由于这种地貌最初发现在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山地,因而将此种地貌命名为
“喀斯特地貌”。

    如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广西境域,是由大片古生代生物沉积岩层所形成,而尤以 生物质石灰岩为主,所以在地质年代变化中,经水的浸蚀,而构成了岩溶地貌。

    像巧夺天工的石林,及桂林山水的独峰林立,漓江山水与溶蚀的山洞奇观,更 非笔墨所能描绘,这都是由于广西在亚热带南部多雨潮湿的天气变化下,由200万 ~3500万年左右的地质年代浸蚀下,完成发育。如石林,它的岩层,虽是水平层状 ,但雨水借层缝作近垂直的下渗作用,开始发育为石芽,而后发育为石柱,最后发 育为大型的石林。所以,这一石林景观,处处独特,早已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风景游 览之地。

    溶洞、钟乳石的形成及其景观:

    凡具有石灰岩溶地貌的山,在空隙很大的部分,由水的溶蚀而形成的山洞,叫 “溶洞”。这是由断层造成山体局部塌陷空隙,而又经风化形成的,是塌陷构造洞 。溶洞,也有在地壳褶皱、断裂中,犬牙交错,形成许多容体大的洞体处,有的部 分则狭难通人,或必须通过人工开凿后方可通过。这种溶洞所形成的自然景观,是 十分奇特的,在中国各地多有发现,尤以南方溶岩地貌地区更多,更丰富多彩。

    一般说来,南方的溶洞,以亚热带与南温带为界,是发育完善的溶洞;纬度偏 北的地域,如果有溶洞,慕蠡洞和苏州洞庭西山的林屋洞、谷阳洞、盘龙洞等,与 浙江金华的双龙洞、冰壶洞以及桐卢的瑶琳洞相比,后者比前者发育完善;与广西 桂林溶岩风景区的一些溶洞相比,又发现最后者发育更完善。这是由于地理纬度不 同,气温差与降雨量的条件不同,溶岩山体覆被的土壤、植物根系,对石灰岩产生 酸性溶蚀的程度不同所造成的。由于溶洞内,景观奇特,所以非常耐人观赏游览。 溶洞中最引人入胜的奇观是钟乳石石笋、石柱所构成千奇百怪的造型景观。将这 些奇异造型的形成,分析为三种原因,而形成三种类型:

    ①是岩缝裂隙水注入,溶解了石灰岩而形成的碳酸钙溶液,滴流而下,在溶液 滴流速度较慢的情况下,开始凝结,因而逐次凝结成钟乳。据说,每经五十年,钟 乳增长1厘米。

    ②是岩缝裂隙水的注入,其流量较多,而造成溶滴量较多而快,一时不能附着 在岩洞顶壁进行凝结,多数滴到洞底地面,在底面开始凝结,便形成石笋或石柱。

    ③是当岩缝裂隙水是沿岩壁旁侧而入,流量大而快,便可形成溶蚀瀑布、溶蚀 壁泉,以及又因岩块交错,流经其上,便形成一些奇形陉状的溶蚀体。

    从以上论述,石灰岩溶地貌以及溶洞内溶蚀景观的分析,就形成了多姿多态的 自然景观。这些自然景观,在古代就成为人们借鉴,作为造园中的摹拟造型。如苏 州残存的洽隐园“小林屋洞”水假山,与环秀山庄及狮子林、怡园等,在假山造型 与山洞艺术意境上,都摹拟溶岩山体与溶洞的艺术形象。

    再是地下水与地下泉的形成。水在地面的循环过程中,有很大一部分渗透入地 下,便形成了地下水。地下水是地表水的渗透而成。因地面表层有裂隙,土壤或岩 层,是属于可渗透层,便将地面水很快透漏入地下,而地下水能容纳在一个不渗透 的岩体之内,不再渗透到下层去,全靠着不渗透层的托仰作用,而保持在一定深度 线上。但这些地下水,也形成流动补充的循环运动。这种地下水潜水层,是人们挖 水井,无论是浅井或深井的水源层。

    然而,也有的地下水借着高处的水压力,向低处汇聚,当地表有一孔或缝隙可 钻出时,便涌了出来,这便是涌泉。如杭州玉泉、山东济南趵突泉。当水压更大时 ,便形成喷泉。美国黄石公园的间歇喷泉,就是一例。水压十分可观,又因地下水 流的某种物理现象所产生的机械压力,所以便形成了奇特壮观的间歇喷泉.极具观 赏情趣。

    地下水在一些溶岩山体内,由于石灰岩被水溶通,而形成地下河。如江苏宜兴 善卷洞,是一地下河奇观。又如浙江金华双龙洞,也是一地下河奇观。这一地下河 的水流是来自上面的冰壶洞,而冰壶洞的水,正以巨大的地下瀑布形态出现,这是 冰壶洞可供观赏的特点。当然,广西或南方地区的溶洞,或溶蚀的地下河、地下瀑 布,就是更普遍的现象,这都是因南方降雨量多而大造成地下水的循环量大,是其 主要缘故。

    地下水的储量不论大小,当容体层的构造形成已固定时,则地下水位相对平衡 与静止;在地下水包围的岩层外,若有孔隙,就能形成一股泉水。如苏州虎丘山曾 经有过“天下第三泉”,而江苏无锡惠山有“天下第二泉”,江苏镇江更有“天下 第一泉”,这是唐代著名作家陆羽为其《茶经》一书,对品茗用泉水好坏而选誉的 三处泉水地,可惜年久淤塞,或受人为破坏,而不再那时的泉流。

    泉流、山溪、瀑布,都是动态水体,在造园中也往往为古人采纳,作为布置在 山水园林中的一个内容。江南古典园林中,差不多每处园林都把自己设计的水体,
称为山中的潭穴,或溪涧,或泉瀑,当然这多是取意境联想,不是真实的事。

    近代也有构三迭泉瀑布之例,那就是苏州的狮子林。1917年贝氏重修狮子林时 ,在西部问梅阁北侧筑三迭瀑布,可供借鉴。

    从地质、地形、地貌等特征来看,构成自然界山水景观的要素是山、水与植物 ,而特别是山与水,在相辅相成的结合关系上,产生出景观效果。这里,就以自然 界的山水景观为例证,构成自然形态优美的地形、地貌,与构成山水景观的规律, 列举几个典型的名山实例:

    1.蛾眉山

    蛾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,是一座海拔3100米,相对高度2600米的巨大火成 岩山体,是一峰拔起,折断成山,因它的巍峨而得名。山的主体是一个南北向延伸 的不对称背斜构造,由最老的“峨眉花岗岩”露头和两翼的“舍身岩”绝壁及“金 顶”,以及西面的缓坡地带构成。东翼是古、中生代地质发育后,因受强烈挤压而 倒转,成为倒转褶曲;在背斜的东南侧,有北东向的大断层——峨眉大断层,把山 体与平原斩断分割。在背斜的北部延伸处,又有一个西向的大断层。这两个断层, 把峨眉山切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巨大断块体,3090米的蛾眉山,就是沿着断层相对上 升而成的。断层最大距达2000米以上,破碎带宽百米余。

    现今的蛾眉山,就是在这种大断层中形成了折断山的特征。折断上升只是一个
不可缺少的基础,这是自然界的内力产生断层美景的基础。而那丛峰迭翠、碧岩深 壑、怪石古洞,却又是大自然外营力加工的结晶,真可谓是神工鬼斧雕琢修饰而成 此巍峨美景。由此可见,峨眉山是属一种断层矗立的高山,在叠置假山的实例中, 运用竖向的层状结构,可以摹拟断层崖,或独秀峰的意境联想。当然,叠山的体量 要大,才能显示其巍峨雄伟之势。这种巍峨雄伟的山体,是构成山水景观的例证之 一。

    2.黄山

   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,自古以来就名噪全国。明代地理与旅行家徐霞客曾有如 下评说: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”黄山秀美挺拔而又巍峨多姿,在 自然界天工巧成,由内、外营力的作用而形成。在山的造型美上是千姿百态,只有 身临其境,方能深切体会。它以石怪、松秀、云海、温泉,称为“四绝”,闻名于 世。

    黄山的主体是由花岗岩构成,主要是浅白色粗花岗岩,也有浅肉红色的,这是 由于地壳花岗岩,即酸性岩,因上升侵蚀后形成了竖向的层状岩体结构,后来,经 过造山运动后期发育的抬高隆起而成。以后,又经过外营力的修饰,将覆盖在其上 的古海相砂、页岩泥岩,逐步地在风化中剥蚀而去,让这个隆起的花岗岩体露了出 来。又因为花岗岩在风化作用下,呈现片状与球状风化崩蚀,所以便形成了像“天 都峰”那样的巨大斜依背靠的山体景观,也可以说是诸峰彼此供奉着的山体景观。 像雨后,春笋冒尖一样的花岗岩属石英岩脉的幼年山体,由于上升幅度不同,便形 成了犬牙交错的峰尖。

    在风化过程中,由于岩石松软地段的张力等影响,岩层折断而塌落,成为众多 的悬崖峭壁,这样就构成了断块山体。人们可以由黄山风景的许多照片里,看到它 的峰秀巍峨,怪石林立、奇松盘龙之貌。这种形势峻拔多姿,是构成自然山林景观 的例证之二。

    3.庐山

   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面。它的山体不大,循东北与西南的方向延伸,长约 25公里,宽约10公里。从地形成因看,它是经过断裂隆起的断块山,大部分山峰海 拔高度在1300~1500米,最高的汉阳峰为1543米高。由于是断块上升的山地,周围 多断崖、陡壁与峡谷,出现众多的瀑布;山地上面相对的起伏不大,谷地宽展,古 地形保持较完好。如庐山北坡上部为牯牛岭宽峪,下部为著名的剪刀峡。山东坡上 的三叠泉,上为七里冲宽峪,下为三叠泉瀑布,高约300米,从悬崖上跌落下来, 十分壮观。这种“形势险峻多姿”是构成自然山水景观的又一例证,这是例证之三 。

    4.九华山

   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城西南约20公里处,因有九峰,形似莲花,故名。主峰 十王峰,海拔1342米。山体屹立一片,高耸入云,怪石峥嵘,峭壁簇竖,苍松茂密 多姿,而又翠碧斑烂,烘衬着这片高峰群山。而山间有肉身宝殿、化城寺、甘露寺 、地藏禅林等寺庙,寺院林立,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之一。
    九华山是在大地造山运动中,类似黄山一样,由花岗岩侵蚀为主脉的幼年山, 由于断裂构造交叉分布,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了峻拔凌空的石峰林立。又因地理环境 与一定交通之便,自古以来便被佛教视为“山深重峨、峰高峦青、净土无为、佛家 禅地”。九华山上的观音峰,是由花岗岩片状与球状风化后,形成的貌似观音,她 面向山下静思。九华山回龙桥畔的凤凰松,已有1400多年历史,是南北朝时的一棵 古树,而桥下山溪流水潜潺穿越于垒垒卵岩之间,正是现代假山流派可以摹拟的蓝 本。“峻拔与奇秀”又是构成自然山水景观的第四个例证。

    5.奇峰林立的广西溶岩地貌

    广西境内的广大溶岩地貌,构成了许多由尖锥状、剑状、柱状、塔状等的山貌 特景,可以说是石峰林立,而在许多峻拔的石林密布的间隙中,形成平原田地和许 多河、溪、池、沼水体。其中,以桂林地区的这类地形,最惹人喜爱,这就是有名 的桂林山水风景区。而其中尤以漓江的阳朔山水为最秀丽。

    桂林山水或广西的溶岩地貌所形成的山体,是属溶蚀构成的小型山体,山体虽 小,但因多为平地拔起的秀峰,这就更为人所喜爱,不仅摹为山水画,也为水石盆 景制作的摹写蓝本。

    桂林因位于中南亚热带地区,石灰岩在强烈的风化溶蚀中,发育了完善的峰林 谷地和孤峰平原的地貌特征。如桂林市区内的独秀峰,古人题为“南天一柱”四个 大字,形容它平地拔起,端端正正而峻立于漓江之畔。又如郊外的“七星岩”,因 有七个山峰联立如七斗之意而得名。七星岩更是有名的溶岩山林旅游胜地。桂林山 水,令人神往的另一主要特点,是遍布于山石腹内的溶洞,它们各自以变幻莫测的 迷宫式奇特景观,与山体的外姿争美斗艳。

    从地质学的观点看,构成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内容是:

    ①溶岩的山体外观是奇峰怪石,挺拔峻秀;

    ②溶洞修饰的变幻造型,与地下水在溶洞中的伴随奇奥莫测。

    就苏州太湖洞庭西山的溶洞讲,也似如上述的造型,只是因为发育的不完善, 这又与苏州太湖的一些平岗小山构成了匹配关系。苏州,自古以来是文化古城,名 人雅士荟萃于此,本地也有石灰溶岩地貌的山水美景。古代,那些到过南方,游览 过桂林山水的文人雅士,通过他们的记载、传绘,形成了摹拟这些景观的造园艺术 ,所以就形成了以太湖石为材料的江南园林假山叠置技艺。这种溶岩山体是构成自 然山水景观的第五个例证。中国幅员辽阔,构成自然山水景观,具有观赏价值的例 证罗列不尽,在此就不一一列举。

地址1:江苏省宜兴市万石镇华东石材市场7区-蓝天园艺
地址2:宜兴市万石镇农业银行对面-桃源景观      联系电话: +86-0510-87848220

Copyright ? 2009 版权所有:桃源景观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09028472号-1